阅读:0
听报道
人工智能(AI)的兴起让很多人担忧,如果机器可以替代人的工作,那么社会会不会大面积失业,从而导致收入更加不平等?也正是基于此,比尔·盖茨专家提出要对机器人征税,并获得了李开复等业界专家的赞同。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比如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强烈反对向机器人征税,认为这样做会降低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力,并阻碍技术创新。美国前财长、奥巴马政府经济顾问萨默斯还说盖茨是被“彻底误导”了。而在国内,以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为代表的企业家也反对AI会导致失业的看法。

AI太远,毕竟还没有实现,我们还无法预测它今后可能产生的冲击。但是我们不妨以现在红火的互联网为例,看它是如何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尽管互联网的出现便利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其存有疑虑,它的出现会不会冲击传统的商业模式,从而影响他们的就业?最典型的就是网店的流行,以至于很多百货商店都无法维持正常运营,我们日常就能感受到大商场客流减少,而媒体上也时不时报道某百货大楼歇业的消息。言下之意就是互联网,或者说电子商务的普及减少了就业。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最近阿里巴巴的一个消息倒是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9月15日由人社部与山东省政府主办的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向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介绍:阿里巴巴平台仅零售一块直接间接支持的就业人数就超过3300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阿里的兴起,尤其是淘宝网的崛起让很多商家生意惨淡,应该是就业困难才对,怎么会增加就业呢?这些新增的就业在哪里呢?
快递可能是与电商最有紧密关系的一块,也是我们广大用户能直接感受到的。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末,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员数为5012万人,比上年增长0.6%,成为人员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已经占到全国就业人员6.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和网店相关。

网店的兴起不只推动了快递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很多新行业。就在几天前,有视频网站作了一期淘宝模特的专题,这个专题介绍了淘宝网点中那些普通模特的工作,有的模特一天要换700多件衣服拍照。为什么需要淘宝模特?那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有更为直观、更好的购物体验。一个网店需要用模特,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但现在已经成为真实。显然,这就是新增就业。事实上,不只是淘宝模特,现在的电子商务还产生了许多新职业:淘女郎、网络摄影、导购达人、代运营等新职业层出不穷。

网店的兴起不只是在总量上增加了就业,同时还改变了就业结构。近几年来有一个词不时的在媒体上出现,那就是“淘宝村”。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只有20个中国淘宝村,而2016年全国淘宝村的数量突破了1000个。从地理分布上看,绝大多数的淘宝村都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但是近年来也发现不少国家级贫困县也出现了淘宝村,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在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发现 18 个淘宝村,在全国省级贫困县发现 200 余个淘宝村。
在电商发展之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要参与全国市场的成本很高,唯一能做的就是进城务工。但是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和外部世界更加便捷的沟通并参与社会分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淘宝村平均每新增 1 个活跃网店,可创造约 2.8 个直接就业机会。在没有互联网之前,这样的就业机会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以上的论证成立,我们就会发现,当我们在讨论新技术是否会减少就业的时候,更要看到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新的社会分工,而这些新行业所所创造的就业,是不会出现在现在研究者的脑海中。再回到人工智能行业的争论,我就想起这样一个疑问,在2003年淘宝成立时,我们的专家能想象到会有淘宝模特和导购达人这些职业吗?
事实上,新技术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我们现在还能回忆起初中课本里记载的产业工人捣毁机器的故事,因为工人认为是机器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但事实证明,机器并没有让工人们的生活更艰难,自工业革命以来,包括工人在内的全社会收入是上升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