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乳制品国家标准的思考

任何有关乳制品的话题总会成为公众关注的议题,这次也不例外。尽管有关乳制品的国家标准已经于2010年制定完毕、且已经付诸实施,但是有媒体报道了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之后,还是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必须指出的是,这篇报道所说的并非是新问题,在过去的报道中都有所提及:无论是有关乳制品企业把握着乳制品的标准,还是不公开透明的程序,在以往的报道中——尤其是年初有关“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最差”的争论中,都已经有了详尽的报道。尽管如此,这丝毫不影响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尤其是联系到近期公布的《速冻面米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新标准中把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原标准中的“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更是引发了公众的无限遐想:这些大企业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是不是会存在利益输送,将国家标准变成有利于自身的私家标准,从而有损公众利益?

毫无疑问,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以乳制品标准为例,内部文件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而据参加该标准制定的乳制品专家魏荣禄回忆:“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是不是因为某些企业的参与,才使得这些关键性指标被推翻?当然,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佐证,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那么,如何让标准制定过程更加透明,从而使得公众放心,这已经成为当下标准制定的重要问题。对消费者而言,标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判定很多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标准的出现解决了消费者的信心问题。当市场中某种产品号称达成某项标准之后,意味着消费者只要购买此类的产品就能满足基本的安全,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甄别成本。

对于厂家而言,标准更加重要,因为符合标准是其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同时,不同的标准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带来实质性影响。不同的标准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投入成本,一般而言,标准越严厉,生产者所需要支付的合规成本就越高。由于各生产商自身的禀赋不尽相同,同一个标准对不同企业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有些企业会从中受益,而有些企业却可能因此失去市场。

正是如此,标准的制定并不仅仅是一个有关安全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9条所规定的:"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用要求,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但是在很多时候,"技术上先进"和"经济上合理"两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如何在“技术上先进”和“经济上合理”之间进行选择?公共参与是一个可行的办法。目前的标准制定过程,企业的利益已经得到了照顾,但是消费者的利益如何考虑,他们的声音该如何被倾听,这还有改进的余地。当然,由于专业技能的原因,不可能每个消费者都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就不该有他们的位置,通过消费者组织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过程是个可行的办法,这也有助于公众对国家标准的信任。

当然,公众参与意味着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一切文件都应该公开以供公众查询,因为标准并不涉及商业秘密、也无关个人因素,而是事关公共利益的大事。这个意义上,有关媒体要求公开乳制品制定过程中的会议纪要,并非过分。否则,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个标准制定是以“公共利益”之名而行“私家利益”之实。

 

话题:



0

推荐

傅蔚冈

傅蔚冈

212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