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几天前,我的微博被《财经网》转发的一篇名为《民工为衣锦还乡举债10万买车 一脚油门致1死4伤》的新闻刷屏。这个新闻说的是春节期间发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件交通事故,肇事者朱明山是一位在温州打工的宜宾市民,他因为操作不慎致使汽车冲上公交站台导致1死4伤的惨剧。而备受媒体关注的事实是,朱明山这辆车是通过按揭贷款购买,而且今年从温州回宜宾老家是以实习员的身份违规上高速。
 
农民工、贷款买车、违章上高速,这样几个词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新闻,不红都难。原标题中“衣锦还乡”这四个字就已经给肇事者买车的行为定了性,更不要说违章开车等细节了。比如网红@八大山债人 这样评论道:“农村衣锦还乡,相互攀比的风气,是有5000年历史的……但有车的确走亲戚方便很多,可是真的有这么多一定要走到的亲戚么?”言下之意就是那位兄弟根本就没有必要买这辆车,同时还顺带揶揄了乡下春节的走亲戚习俗。
 
更有金融业从业者从养车成本的角度给朱明山算了一笔账。如@理性的白痴 说,“早上还在说量入为出,汽车是典型的消费品,一年我自己也就开1万公里左右,林林总总花费在车上接近2万(油费、保险、停车费、维修保养费用。开的小心几乎没有罚款),这还没包括汽车本身的折旧。但很多人并没有这个意识,为了面子,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最终只能是造成自己和家庭的负担过重和悲剧。”一言以蔽之,朱明山购买那辆车根本就没有必要。
 
不管朱明山买车是出于何种目的,但正是越来越多来自中低收入阶层成为有车一族,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在2016年保持了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6年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2400万辆,达到2437.69万辆,同比增长14.93%。这么高的增量来自哪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哪些车型是这个市场上最为畅销的。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12月份乘用车品牌销量前十的排名。如果你是在一二线城市生活,而且平时工作并不和汽车沾边,那么一定会惊讶于MPV的品牌,月销量超过5万辆的宝骏730和五菱宏光,你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而五菱宏光就是中国销量排名第一的乘用车。
 
尽管我也偶尔关注汽车,但是对MPV排行榜上排名前十的品牌,我只乘过别克GL8,像欧尚、欧诺、风光、威旺这些品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二线城市市民当然不是这些汽车品牌的用户,而这些车辆也是绝大多数流向了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
 
朱明山购买汽车只是这场汽车下乡大戏中的一幕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买车?真是因为“盲目崇拜汽车”?孙旭阳在《农民为什么要盲目崇拜汽车?》一文中以自家父母的购车经历为例,将农民买车的行为称之为“攀比”,这个结论倒是和很多人对那位发生车祸的朱明山的评价相似。不能不说这种消费有攀比成分,但是如果将农村居民买车的行为归结为“攀比”,却又太过于简单化了。
 
农民购买汽车,首要的原因当然是效率,汽车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在当下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村村通已经成为现实,这就给农民购买私家车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设施前提。村民可以通过汽车和更远的外部世界发生联系,无论是提供劳务还是购买物品。
 
在我那个名为“大盘”的浙江中部小镇,乡亲们现在可以在半天内就往返义乌,而在依赖公共汽车的年代,这样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从老家到义乌的情景:早上六点半从家里出发,大约七点半到达县城,在县城买了八点一刻到义乌的汽车票,大约是十一点左右到的义乌。如果只算路程,我家到义乌也不算远,只有77公里的路程,但是这77公里的路程却需要花上将近四个半小时。
 
乡亲们能够快速往返义乌,首先要感谢的当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购置了私家车,如果还是依赖于公共交通,那么还是不会有这么便利——到现在位置我们镇上还是没有开通到达义乌的班车。更为重要的是,公交大巴无法满足老乡们的个性化需求:这样的需求不只是时间上的,同时还有空间上的。
 
时间上的需求很好理解,那就是这么多人不可能是固定在一个时间发车,就像我第一次到义乌时因为没有赶上七点半的早班车,只能在半小时后再赶下一趟。而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则是因为乡亲们到义乌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有人是要把东西运到义乌,有人是要到义乌采购物品,还有人仅仅是为了到义乌去见见市面……毫无疑问,公共汽车无法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只有私家车才能实现个性化的需要。
 
法国学者Prud Homme 和韩国学者Chang-Woon Lee于1999年在《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上发表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行驶速度每增加10%,可得的劳动力就增加15%,这使雇主可以获得更多的高技能工人,反过来又把工人的生产率增加了3个百分点。
 
同样在《城市研究》这份刊物上,2001年一位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把工人可接触到工作的距离提高一倍可以把生产率提高25%。以上两项的研究表明了速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那么,在中国广大农村最能提高速度的工具是什么?当然是私家车,而不是其他。
 
当然,很多人购买私家车或许是为了面子,为了攀比,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乡亲们来说,他们购买汽车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这一点和城市居民没有两样。如果说乡亲们购买车其次是为了攀比,那这个指责对城里人更加适用,毕竟城里有比乡下更为便利的公共交通体系。
 
一位ID为“@起步被甩八条街” 的网友在《财经网》的那篇微博如是评论:“北京的孩子为了娶上媳妇,靠双方父母攒首付,买了房子,每月收入多一半还贷款,这算不算虚荣?为何农民工买个破车就带眼镜看?至少人家没靠父母,还拉动消费,值得肯定。主要问题是车技不行,说其他的都是废话。”是的,绝大多数指责农民买车的行为都是废话,就这么简单。
话题:



0

推荐

傅蔚冈

傅蔚冈

212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